今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二天,醒来刷手机,一看冯小刚又上头条了!
原来据媒体报道,华谊兄弟的2020年年报公布后显示,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的净利润仅有552.38 万元,低于业绩承诺1.749亿元。根据对赌协议,冯小刚需要赔付业绩补偿款约1.68亿元。
这已经不是冯小刚第一次和华谊兄弟对赌失败,在2018年,东阳美拉实现净利润6501.50万元,同样低于业绩承诺1.32亿元,根据协议,需要赔付业绩补偿款6700万元。
两笔赔款合计2.35亿元。
但实际上2015年,华谊兄弟收购东阳美拉70%的股份,仅仅并购款就大约10.5亿元,如此算来,哪怕冯小刚按协议给华谊赔偿,但其实还是净赚8亿元。
其实对于冯小刚这种咖位,2亿元多吗?可能完全伤不到筋骨。
2018年的《手机2》事件,实际上已经预示着属于冯小刚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虽然2019年冯小刚还推出了《只有芸知道》,豆瓣评分勉强6.4分,但票房只有区区1.56亿元,还不及针砭官场的《我不是潘金莲》的三分之一。
对于个人而言,冯小刚谈不上我心目中的一代大神,但至少从心里还是挺喜欢他的。尤其是当拍出《我不是潘金莲》之后,让我对他肃然起敬。我觉得冯小刚已经拍了一辈子大获成功的贺岁片,还要去拍这种反映官场、危险性 极高的讽刺电影,真是“吃饱了撑的”,这让我意识到,冯小刚虽然表面有点混不吝,四处开炮,但依旧是一位真诚、对生活怀有热爱和坚持努力并接地气的电影导演。
但时代终究滚滚而去,对于冯小刚这一代的叙事手法,已经显然无法适应当下的时代和年轻人了。现在广受欢迎的是《我不是药神》、《你好,李焕英》这种相对直接、简单、质朴的情感表达,而不是那种不见答案只见过程,峰回路转挠人心头,期望引发更多思考的含蓄表达,以及其背后彰显的野心和追求。
实际上,随着90后甚至00后逐渐站在舞台中心之后,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公开、透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简单、纯粹和直接,情感和表达亦如此。人们不再喜欢有点“绕”、有点“故弄玄虚”或比较“复杂”的东西,那是一种被视为“过时的”、”油腻的’或“传统的”东西。
正如当代法国哲学家吉勒·利波维茨基所说,超现代的个人不再显示出改变世界,创造无产阶级社会和新人类的野心:他只想“呼吸”,活得更好、更“轻”。冯小刚曾经给我们带来轻快,但我们现在可能需要更轻的东西。
无论冯小刚,还是张艺谋,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特点和使命,创造过、努力过、被认同过,便是最完美的结果,完全不必奢求生命长青,基业永存。
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终究会有很多人,会想念起《不见不散》那种一波三折的爱情,《非诚勿扰》中平凡人对情感的追求,以及《芳华》里每个个体对自身意义的寻求,然而在想念的同时,我们都不得不走向未来。
但无论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对过去说再见。
再见了,冯小刚!
最后,附上2017年我看完《芳华》时写的短评:
冯小刚越来越喜欢抛出一个现象来描述而不是给出一个答案来深究,他把作业留给大家,甚至都不愿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局,《我不是潘金莲》如是,《芳华》亦是。
历史滚滚,无数个有意义的个体,构成一个无意义的集体;无数个生鲜活泼的青春,组成一个乏味无趣的时代。然而,再精彩的芳华也被时代碾压而过,不留一地鸡毛。最终无处追忆,无处探寻。这即是无处安放的青春,也是终将流逝的繁花。
但冯小刚转身为他们立了一道碑,碑上无字,内容却在每个人心中。无垠的夜空终究需要无尽的繁星来标记。正如王小波所说,“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