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人物网 - 汇聚家居精英、传播家居文化、引领家居潮流

当前位置:

家居人如何面对“忽冷忽热”的产业园

  产业转移是成都市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是环保建设的需要更是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前几年在家具产业转移之风下争相建起的家居产业园,近年来略显“冷静”,而在后疫情时期,我们家居企业是否该转?往哪里转?值得我们家居人重视与深思。

家居人如何面对“忽冷忽热”的产业园

  诚然,也有一些在前几年产业转移之风盛行时建立的产业园,目前运营情况却差强人意。一方面,产业园投资大回报漫长,从招商到园区生产氛围的形成,少则4-5年,多则7-8年;另一方面招商困难,有的产业园在招商宣传中提到的大品牌企业组团入驻,其实只是“有意向”入驻。此外,新的家居产业园区产业配套不完善,一些家具企业入驻到产业园,仅仅只是充当产品的展示平台,产品的生产、物流都还是在原来的地方。更有一些产业园雷声大、雨点小,最终无疾而终。

  企业是否外迁成难题

  产业转移,不同于简单的搬迁,无论是厂房的建设、环保设施的配置、生活空间的布局、产业链配套、团队搭建、资金筹备等都得考虑周全。有的家居产业园在项目立项、奠基、招商引资时,往往是大手笔、大场面,引起了轰动效应。然而在后续实际运营时,却显得有些乏力,大干快上的项目背后,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成都的家居企业是否外迁,外迁何处,确实考验企业的掌门人,企业家必须理性观察和分析。

  不少企业在外迁地址选择时会考虑政策支持力度,其实,地方政府对产业园的政策支持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对企业入驻的最大吸引力,也是企业入驻后能否持久发展的最大风险。一个关键问题是土地使用。我国现阶段国有土地出让金大致分为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支农支出、城市建设支出以及其他支出五个部分。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每三年便会对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市、2862个县的土地基准地价进行调整,而土地基准价调整后所带来的隐患却是无法估量的,一旦政府下令搬迁,企业将遭遇灭顶之灾。

  有的企业更看重产业园区规划和运营,分析园区整体发展规划是否充分考虑了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如有的园区采用产业集群模式,让企业抱团发展、相互扶持、相互带动,还可以节省管理、物流、配套等成本。有识之士指出,“靠平台不靠政策优惠”应该成为产业园建立的基本准则,也是企业在迁移过程中必须认真甄别的。在这场政策倒逼的产业转移大潮中,仅仅看到地方政府提供的看似华丽的政策外衣,而忽略其中巨大风险,企业可能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产业转移”的大潮不可逆转,但‘产业转移’的政策引导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之下偏弱,加上今年遭遇新冠疫情,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太多,许多家居企业老板谈到产业转移时说,目前暂不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