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馆长 卢泓杰
(家居人物网原创稿件)在巴蜀文化的记载中,四川乌木是神秘珍贵的木头,素有“家有乌木一方,胜过珠宝一箱”之说,一枚家藏的乌木棋子,也被人们视为珍品,并作辟邪之物。然而近些年来,作为蜀文化里重要一分子的乌木文化,却在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诸多蜀文化专著对乌木只字不提;很多成都人认为乌木不过是舶来品。为让人们重新认识乌木、珍爱乌木、保护乌木,弘扬乌木文化,四川乌木业界人士承担起了这份重任,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馆长卢泓杰。
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馆长:卢泓杰
结缘乌木 搜集、保护稀有资源
身为台湾人的卢泓杰有着传统文化艺术情结,从小酷爱艺术,尤其对天然的木头、石头情有独钟。
1991年的某个周日,来四川成都做花草生意的卢泓杰和员工一起到金堂县休假,在河边偶然发现有一根大木头暴露在河坝之上,在阳光的照耀下,这根木头显得乌黑发亮。走近一看,木头形状奇异,树干粗大,让卢泓杰顿时眼前一亮,于是卢泓杰请人将这根木头运回成都。经过多方打听,卢泓杰终于从一位识货的老人那里得知这根木头即是被人们从前视为珍宝的乌木。从此以后,卢泓杰开始对乌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惭愧于自己对乌木知识的浅薄,一方面,他开始查阅相关乌木资料以加深对乌木文化的更多认识;另一方面,他将收集到的乌木创名为“成都乌木”,并着手对乌木展开研究和艺术品制作。
自接触乌木后,卢泓杰对乌木有了更深的了解:乌木,又名阴沉木,是成都本土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它是3000年至5000多年前因地层变动或洪水冲击等自然因素,使许多树木深埋于川西坝的河床之下形成的。据C14同位素测定,它的断代年龄在3200年以上,久至26000年。乌木一般通体乌黑,也有外黑内红、色彩渐变的,其原生树为麻柳、红椿、香樟、楠木、马桑等,在成都平原水泽之地深埋后,岁月在它们身上刻下了鬼斧神工的印迹,其炭化过程甚是奇特,既未成煤,又非泥炭,保持着可燃可塑的坚硬物质。
对四川乌木的痴情与迷恋,让卢泓杰慢慢意识到:乌木资源需要保护,乌木艺术创作需要传承,乌木产业需要发展。在卢泓杰的带动下,四川雅安芦山县的一批农民学会了根雕技艺,开办根雕厂,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投身根雕艺术,以前烂在山上的树根等废料被当地根雕艺人充分利用后变成美化生活的艺术品,增加个人收入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卢泓杰表示,乌木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每一个乌木从业者都应该重视和保护这种稀有资源。
展示乌木魅力 打造乌木精品
四千年前,古蜀国的树文化在第四纪冰川消融,洪水泛滥。恶劣的自然环境创造了灿烂的古蜀文明;四千年后,地球人类面临着环保大灾难,高举“植树造林、爱护地球”的环保大旗,正在创造现代人的“树文化”,而那些稀有的木材资源开始展现其魅力。据卢泓杰介绍,成都乌木将是四川“树文化”的杰出代表,数千年的自然造化,让乌木具备了更多的文化与价值,它将揭示出人类文化史上存在而人类自身并不知晓的树文化循环规律,给当代人类学者认识人类社会提供新的坐标。
随着卢泓杰收集的乌木越来越多,丰富的乌木资源让其开始创作出大量的乌木精品,代表作品即为乌木雕塑《太阳神》。此件雕塑以高、宽皆达7米,内部树心直径2.6米的巨大树根为雕刻原材料,该根材完全保留其盘根错节的天然放射形态的原貌,凸现出其焰火腾天、光芒四射的强大的艺术魅力,整个根部呈放射状,犹如太阳的光辉,《太阳神》由此得名。在
作品中间设计有一颗直径约为1米的溜金球体,寓意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主张人类为了自身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重视环保文化;球体正面有浅浮雕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地形图,寓意21世纪的中华民族,将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在地形图上标示“万根同心”字体,点明《太阳神》的主题文化,将时代精神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成立乌木博物馆 弘扬乌木文化
乌木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艺术观念,传达着生态与环境信息。为更好的保护四川特色资源、弘扬地域特色的乌木文化,一个容纳了乌木艺术、图像艺术、造型艺术、建筑艺术及环境生态艺术的乌木博物馆呼之欲出。2000年12月,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
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内设有一个乌木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从事成都乌木艺术价值体系的研究。中心现有研究员三名,主要涉及以下工作:一是乌木山子价值体系的研究;二是成都乌木艺术作品发展方向的研究;三是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发展特色旅游,以及服务于环保文化建设的品牌的研究;四是成都乌木与天府之国自然环境关系的研究;五是成都乌木人文思想的研究。这五个方面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构成成都乌木文化产业化体系的研究。乌木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为博物馆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乌木文化艺术的交流提供了科学理论。据卢泓杰介绍,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座具有世界交流功能的乌木艺术博物馆。依托成都乌木的特色影响唤起人们理解“环保”的自觉性,提高人们的环保素质,发展环保文化事业。
为推动成都乌木文化的发展,十余年来,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收藏乌木山子上千件(重者达十吨),乌木原材料三千余立方,为发展成都乌木艺术,保护成都乌木资源做出了积极贡献。卢泓杰表示,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旨在打造成为川西本土文化一个不可替代的标本。
在卢泓杰的推动下,四川乌木文化品牌远播海内外:四川乌木先后获得“东方神木”、“巴蜀第一奇”、“天府瑰宝”等美誉;《太阳神》等乌木精品吸引了大批艺术界同仁和专家学者,并开始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重视。乌木已经逐渐成为推动四川地域特色文化、促进四川对外交流的又一重要名片。